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 2019年1月9日在蘇州市吳中區
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金 楠
各位代表:
我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關于吳中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8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統籌推進“優生態、惠民生、興產城、善治理”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基本完成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年度主要計劃指標完成情況
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4億元,增長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6億元,增長11.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3億元,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6.51萬元和3.26萬元,分別增長7.6%、8.4%;城鎮登記失業率1.7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目標。(見表一)
(二)投資和重點項目計劃完成情況
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6億元,增長6%。全年審批核準備案項目1303個、計劃總投資1378.1億元,分別增長15%、12.2%。246個重點實施項目完成投資33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99%,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50個、完成投資116.74億元,分別增長5個和36.7億元。206個項目完成進度,機器人產業園等92個項目竣工。AW二期、東山精密技改等55個項目超額完成任務。(見表二)
(三)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特點
1.注重政策落地見效,經濟發展保持穩定。狠抓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發展,出臺了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招商引資、科技創新等一攬子發展計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增長8%,新增省級示范智能車間2個、“專精特新”產品2個。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30%,科沃斯成為國內服務機器人第一股。檢驗檢測、現代物流、信息和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1家企業入選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加大企業減稅降費力度,全年為企業降低成本37.4億元;積極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累計減輕納稅人負擔4.66億元。高效配置調度資金、土地等要素,實施環太湖國土資源配置“加減法”騰出各類土地指標2942畝。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新設立金融機構9家,新注冊創投基金122家、累計規模超480億元,市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區內企業解決融資85億元,“科貸通”為110家企業解決貸款10.01億元,轉貸基金累計向232家企業轉貸23.4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增信基金向99家企業授信9.2億元,掛牌和上市企業直接融資超200億元。
2.注重創新驅動發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人才新政20條”,落實財政性科技投入6.4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5.16億元,分別增長7.7%和3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達17.8億元,增長5.9%。創新創業主體不斷壯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85家、省級創新型企業3家。創新創業載體加快完善,新增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各1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20家,吳中高級技工學校創成吳中技師學院。人才隊伍擴量提質,引育高技能人才超2000人,新增******1人、省雙創人才3人、姑蘇領軍人才14人、姑蘇重大創新團隊1個,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2人。科技研發能力持續提升,新增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9家,引進新型研發機構3家。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130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1.4件、增長20%,綠的諧波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啟動。“互聯網+”發展迅猛,蘇州(太湖)軟件產業園加快建設,賽迪研究院、浪潮集團、360、華為、騰訊等一批大數據項目簽約落戶。吳中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加快完善,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95億元,增長14.5%,東山電商產業園獲評省級鄉鎮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
3.注重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持續增強。“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全區32個職能部門的258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窗口,政務服務“一張網”高效運轉,“3550”改革不斷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占比達96.8%。投融資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度假區、開發區、甪直鎮行政審批局正式啟運,58個項目通過用地預審,5單信用承諾制投資項目落地。甪直鎮納入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木瀆鎮順利通過蘇州市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第三方評估。走出去引進來步伐加快,出臺招商引資三年行動計劃,赴美國、日本、德國、上海、深圳等地組織招商活動近百次,成功舉辦太湖經貿合作洽談會系列活動,累計新招引優質產業項目212個,總投資472億元。實施外貿優進優出行動計劃,新增市級出口名牌企業3家,建成市級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園區、公共服務平臺3個,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實現進出口額88億美元,增長4.3%,其中出口額59.8億美元,增長5.5%,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達到63.3%,高于2017年4.2個百分點。
4.注重“263”專項行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對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行全面部署。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等各類問題整改,生態紅線區域監督管理考核成績名列全省第一,獲評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減煤任務,關停化工企業62家、“散亂污”企業1757家,關閉搬遷重點地塊企業88家,完成燃煤鍋爐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汽修行業廢氣治理等88項大氣污染防治工程項目,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2.9%。統籌抓好太湖水環境“五位一體”綜合管理,2.7萬畝太湖圍網全部完成拆除簽約移交,關停非禁養區規模畜禽養殖場7家,改造治理小散畜禽養殖戶81家。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集中高壓整治違法建設、偷倒垃圾、露天燒烤等行為,拆除建成區違章建筑12萬平方米。開工建設七子山垃圾焚燒發電提標改造項目,加快投運垃圾分類減量設施和農藥集中配送體系,新增市級垃圾分類小區46個、化肥農藥減量控制應用示范區21個,實現農貿市場有機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加快推進吳淞江、甪直新區污水廠新改擴建工程,新改建污水管網28.4公里,完成25個農村村莊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6.2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4.1%,其中太湖一級保護區內農村污水治理率達85%。
5.注重區域功能布局,城鄉發展更趨協調。積極研究謀劃區域功能發展與布局,揭牌成立太湖街道,基本完成城市雙修、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規劃,啟動新一輪東山鎮總規、木瀆鎮總規、中心城區控規修編,完成區城鄉協調規劃階段性成果、木瀆智慧工園以及太湖路兩側城市空間提升總體設計,太湖風景名勝區西山和石湖景區詳規、越溪城市副中心控規修改、木瀆鎮胥江以南片區單元調整順利獲批。城市更新步伐不斷加快,“增綠、清水、暢通”等一批城建項目完成投資15.06億元,新增城市綠化86.7萬平方米、綠化造林400畝、自然濕地面積5596.5公頃;治理黑臭水體和問題河道59條,疏浚整治河道173條、143公里,建成生態河道15條、10公里;西環南延地面道路、甪直甫澄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車,東環快速路南延主線貫通,南湖快速路一期快速推進,蘇同黎公路快速化改造、南湖快速路東延、獨墅湖第二通道等項目開工建設,軌交3號線吳中段主體結構完工;新增、調整公交線路24條,完成41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和17座農路橋梁改造。切實推進鄉村振興,整區推進高標準農田、標準化池塘建設,現代農產品物流園一期啟動建設。全省首家鄉村振興綜合實踐平臺蘇州鄉村振興學堂掛牌投用,甪直成為全國第八個、全市首個國際慢城,新增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單位、候選單位3個,休閑觀光農業營業收入增長5%。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