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2024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決扛起“為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的使命擔當,努力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先行示范,深化“1+9”綜合改革,推動“四個一號”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全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科技創新百強區中均列第七。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5.7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6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935.80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1050.28億元,增長3.9%,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0.98 : 46.66 : 52.3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18萬元。
年末全區市場主體28.7萬戶,比上年增長3.3%,其中,企業11.77萬戶,增長4.5%;個體工商戶16.94萬戶,增長2.5%。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3.13萬戶,下降18.1%,其中,新登記個體工商戶3.13萬戶,下降18.1%,新登記外商與港澳臺企業114戶,增長12.9%。
二、農業
農業發展勢頭向好。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45億元。全區糧食播種面積3.87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4.14千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2.78萬噸,比上年增長2.7%,其中夏糧產量0.51萬噸,增長19.1% ;秋糧產量 2.27萬噸,下降1.3% 。年末生豬存欄3.31萬頭,增長68.6%,全年生豬出欄2.56萬頭,增長373.7%。主要農產品中,豬肉產量2104噸,蔬菜產量10.53萬噸,水產品產量0.55萬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總產值2702.49億元,比上年增長5.4%。分行業來看,主要行業產值實現較快增長,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0.8%和16.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2915.20億元,增長11.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累計產值增速增長9.5%,增速高于規上工業4.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9.9%。
優勢產業加速集聚。深化“核心產業+”理念,加快打造“2+2+N”重點產業集群。扛起全市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大旗,2024年全區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1608.3億元,同比增長17.5%。“吳中藥港”逐浪前行,全區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規模達441.9億元,同比增長15.6%。
全區實現建筑業總產值 48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其中建筑工程產值449億元,增長37.4 %;安裝工程產值29.9億元,同比下降8.3 %。竣工產值 251.8億元,比上年上升58.2 %。全年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887.9 萬平方米,比上年上升52.8 %。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8.61億元,下降6.3%,其中第二產業投資149.13億元,增長3.1%,其中工業投資149.10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投資339.46億元,下降9.9%。
重點項目支撐有力。省、市重大(重點)項目數創歷年新高,30個新開工項目應開盡開。262個區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吳中“工業上樓”實踐入選省改革創新典型案例,實施千萬以上增資擴產項目164個,投產投用100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85.36億元,比上年增長4.9%,高技術制造業投資76.27億元,下降1.3%。新興產業投資完成157.52億元,比上年增長0.8%,其中:智能電網和物聯網投資上升77.2%,生物和新醫藥投資同比增長51.5%,新能源投資同比上升35.4%。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45.4億元,比上年下降12.9%。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恢復向好。舉辦金秋購物季、好車吳中購等促消費活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9.73億元,比上年增長4.6%。網絡消費表現活躍,限上網絡零售額89.48億元,同比增長35.5%。“兩新”加力政策釋放消費需求。實現新能源汽車零售額77.59億元、增長99.9%。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量穩質提升。全年進出口總額11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出口90.20億美元,增長18.1%。舉辦“吳中區跨境電商兩年翻兩番高質量發展推介會”,推動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增長118.5%。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項目99個,同比增長37.5%。
七、財政金融
2024年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58億元,比上年下降1.6%。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4.62億元,比上年上升0.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4253.38億元,較年初增長5.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06.74億元,較年初增長13.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4963.38億元,較年初增長10.5%。
八、科技教育
創新主體能級躍升。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13萬件,同比增長25.1%。成功創建江蘇省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為全省首個機器人領域技術創新中心,哈工大蘇州研究院升格為高等研究院。全年招引創新型企業超1600家,累計有效高新技術企業1867家,較“十四五”初翻一番。40家企業入選江蘇省瞪羚企業,同比增長21.2%。27家企業入選江蘇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同比增長68.8%。追覓科技、天瞳威視2家企業入選全球獨角獸、中國獨角獸榜單。新增姑蘇領軍人才計劃50個,實現連年進位。
九、文化、體育和衛生
吳文化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葉圣陶研究中心獲評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尹山湖美術館獲評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沖山新四軍太湖游擊支隊紀念館獲評老區精神教育基地。新增省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3家,引入社會優質資源成立蘇州工匠學院、非遺產業學院、蘇州非遺傳承創新聯合體(雕刻類),省重點史志——《寶帶橋志》成功出版。吳中太湖旅游區通過5A級景區復核。新增國家級旅游民宿4家,旅游民宿入住人次超210萬,實現經營收入5億元。尹山湖歌林公園煥新開業,成功舉辦“環太湖1號公路”馬拉松、太湖蘇州灣大學生樂隊大獎賽、“一湖兩州”公路自行車賽、市首屆“村晚”“村咖節”等活動,新增健身路徑201條。度假區太湖生態島伙伴計劃榮膺中國旅游協會文旅目的地招商示范項目。
年末吳中區擁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421所,衛生機構擁有床位7663張。中國中醫藥聯合研究生院新校區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越溪衛生院中醫藥服務項目獲評國家優秀案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實現零突破,建成15分鐘中醫藥健康圈。市立醫院太湖總院正式啟用,吳中人民醫院升級為三級綜合醫院,新增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完成重點人群“心肺聯篩”超1萬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41.7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8.0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提升,分別達88732.8元和49279.8元,增長4.3%和5.5%。
年末吳中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7.07萬人,失業保險職工參保人數50.85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7.5萬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建成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60個,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20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77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3.65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7.5萬人。建成市兒童友好公園(社區)3個,開設暑托班168個。
十一、城市建設與公有事業
城市功能持續優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通過專家論證,編制形成“三區一城”單元規劃、歷史文化名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等成果。豪仕登北、高墊大橋地塊等142個項目拆遷清零,騰退土地2086畝,整治違法用地395.8畝。世界上單管輸量最大的長輸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甪直段工程全面竣工。推廣復制中心城區建管養一體化成功經驗,提升改造城中村7個、老舊小區19個、動遷安置小區123個。建成14處下沉式非機動車停車場,新增停車位超3900個,引入共享電(單)車9200輛。5家農貿市場、11個口袋公園、41.3萬平方米公共綠地煥新開放。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全面推進,治理積水點157處,電網、地下管網、污水管網等設施不斷完善。
交通網絡愈加暢通。主動融入市交通一體化體系,尹山大橋、郭巷大橋建成通車,長江路南延七子山隧道雙向貫通,勝浦大橋連接線建設過半,通蘇嘉甬高鐵、高墊大橋連接線、東太湖隧道旺山路連接線、東太湖隧道一期、甪勝路等有序推進。軌交7號線開通運行,站點周邊市政景觀工程同步推進。深化道路建管養一體化改革,職責邊界進一步理順。推進道路交通安全“5510”整治工程,完成30條主次干道改造提升。新辟、優化公交線路27條,增設站點71個,新能源公交實現全覆蓋。
注: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最終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2.根據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23年吳中區地區生產總值修訂為1924.13億元。
3.衛生相關數據來自衛健委,最終數據以國家衛健委審核通過后為準。
4.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