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 ? 吳中歡迎您! 用戶登錄 網站無障礙 適老版
img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信息公開 > 重點政務信息 > 重點工作 > 區政府重點工作
2022年政府工作目標和任務
發布日期:2022-01-10 09:29:00  來源:瀏覽量: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職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關鍵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字當頭、全面向好,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抓好六穩”“六保工作,堅持產業強區、創新引領,深化三區三片改革,加快擘畫天堂蘇州·最美吳中現實圖景,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GDP增幅保持同步;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和區委五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動搖,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水平,做到穩增速、穩增長、穩預期,確保不失速、不失衡、不失誤。將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實體實業,建設最美產業體系

一是錨定方向強鏈條。圍繞3+3+3產業,補鏈強鏈延鏈,整體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確保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300億元、增長1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產值930億元、增長23%。建強主導產業集群,加快推進高新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建設,全力創建國家級信創產業先導區,確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達600億元;以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為主要方向,發揮產業集聚效應,確保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整合生物醫藥載體資源,建成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東部片區一期,確保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規模達300億元。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加強與中國商飛合作,推動航空航天產業規模增長25%;加強與長江三峽集團合作,落地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吳中項目,推動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增長15%;推進度假區百度自動駕駛項目,完善產業生態,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區。增創特色產業優勢,規劃建設吳中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確保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增長25%;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300個,新增星級上云企業100家,建設10個市級以上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企業,推動中國信通院落戶;以環太湖1號公路為載體,將環太湖沿線優質文旅資源串珠成鏈,推動實現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品牌,讓休閑在吳中更愜意,確保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旅游業總收入超310億元。

二是攻堅項目強支撐。實施重點項目提質年行動,確保250個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0億元,確保產業項目投資占比超80%、社會資本投資占比超60%,確保125個新開工項目前三季度全部開工。充分發揮2+3招商體系兵團作戰優勢,確保全年新注冊產業項目總投資700億元、增長40%以上,備案投資額400億元、增100%,新增注冊外資10億美元、增長25%以上,實際使用外資5.5億美元、增長10%持續優化投資結構,確保完成工業投資130億元、增長25%以上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105億元、增長10.5%。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資布局,新成立吳中產業投資集團公司,整合六大區屬國有公司,組建國資控股平臺,推動全區國有凈資產達745億元。推進公、私募REITS試點。推動消費擴容提質大力發展平臺經濟、首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確保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0億元。

三是狠抓服務強環境。抓住蘇州市強區賦權機遇,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完工即驗收、交驗即發證。優化供地結構,合理布局新型產業用地,落地落圖10萬畝產業用地保障線,確保可新供工業用地2000畝。全面推進拆遷清零和產業用地更新三年行動,確保三年拆遷清零3萬畝工業用地存量更新2萬畝今年完成拆遷清零1萬畝、存量更新6000畝。開展村鎮工業集中區改造提升專項行動,探索集體存量工業資產混合所有制更新,實施集體所有工業載體更新改造超40萬平方米。加速推進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全面完成集聚區和協同區地塊清零優化金苗服務體系,新增上市企業6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確保普惠金融貸款余額占比增長1.9個百分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比重提升到40%

二、聚焦創新創業,打造最美動力引擎

一是培育創新主體。落實落細計劃,實施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政策,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00家,新增創新型企業1300家、市級以上瞪羚獨角獸培育企業25,確保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增長超12%,全社會研發投入GDP比重達3.5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1300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59%。出臺人才新政,辦好東吳雙創峰會,新增市級以上科技領軍人才45人、市級以上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種子項目260個,新增區級科技領軍人才100人、高技能人才4000人。加強人才公寓建設,建成東吳人才公寓等4個人才公寓項目

二是培植創新平臺。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規劃建設長三角檢驗檢測認證基地等項目平臺。全面開工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積極謀劃建設高端醫藥城,配合共建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實施科創載體333提升工程,提升吳中科創園國家級孵化器能級水平新認定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眾創空間4家,新增科創載體超130萬平方米。加強創新研發平臺建設,新增智能示范工廠(車間)50家,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落地運營蘇州·清華(北京)離岸創新中心、浙江大學·蘇州智能裝備聯合研究中心等一批大院大所,新引進10家以上。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建成蘇州智能制造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至65件。

三是培優創新生態。主動融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積極參與環太湖科創圈建設,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產業的創新集群。度假區以太湖科技產業園為載體,強化科創要素導入,用最好的生態環境集聚最優創新資源。經開區以太湖新城為核心,推進蘇州灣數字經濟街區建設打造環太湖數字產業集聚地高新區以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為契機,加快布局研發載體、創新平臺,爭取更多科研院校落戶。實施科技創新企業扎根計劃,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科技資金引導作用,讓成長型科技企業真正在吳中扎根。升級東吳貸,設立2億元規模綜合金融資金風險池,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讓創新在吳中更有希望。加強協同創新,深化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等活動,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助推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加強產學研合作對接,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0個、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0億元。

三、聚焦真山真水,繪就最美生態畫卷

一是擦亮生態底板。嚴守生態紅線,強化生態敏感區保護,統籌做好水安全、水生態、水資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加強藍藻防控打撈能力建設,提升太湖五位一體長效管理水平,確保太湖安全度夏。落實河湖長制,完成劣V類水體整治45條,10國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開展澄湖湖心斷面優水質提升工程改建污水管網25公里,建成排水達標區14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18個。疏浚整治河道100條,建成生態美麗河湖50條、生態河道15條。落實“林長制”,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加強工業廢氣、施工揚塵精準管控,持續推進吳中靜脈產業園光大能源提標改造,推動PM2.5和臭氧濃度雙減雙控,確保空氣優良天數持續提升。強化土壤安全利用,穩妥推進4個重點地塊土壤管控修復。全面完成第二輪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做好新一輪中央環保督察迎檢工作,狠抓問題整改,確保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環境問題有效解決。

二是鍛造低碳長板。始終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謀劃制定雙碳行動方案,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有序推進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大力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加速推進寧德時代、百度自動駕駛等綠色產業項目,建成吳淞江燃氣輪機等高效能源項目。精準實施能耗控制深化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倒逼三低兩高項目騰退,整治淘汰低端低效產能企業(作坊)200家。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建立以生態修復為附加條件的供地機制,創新產業跨區合作收益共享機制。依托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等科研力量,構建生態技術應用研發體系。

三是打造綠色樣板。認真落實《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編制完成《太湖生態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太湖生態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高標準推進太湖生態島建設,打響太湖美城市名片。有序開展村莊更新,改造沉思灣3個村莊。運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理念推動生態修復,實施生態島環島濕地帶修復、暢水治水等重點項目,推廣有機肥應用,筑牢優質生態基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一批景觀林海,建設一批動物棲息地。建設生態島環境監控及自然資源監測平臺,新建水質、大氣監測站點14個。建設碳通量觀測塔,在全省率先形成森林生態系統碳匯和碳通量監測能力。建設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爭創國家EOD模式試點、省自然生態修舉試驗區建設試點。

四、聚焦宜居宜業,煥新最美城鄉顏值

一是做優做強城市功能。緊扣三區三片改革,加快落實三線劃定,推進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編制,做好綜合交通、地下管線等專項規劃,啟動度假區、經開區、高新區區域性總體規劃編制,推進全區村莊規劃編制。全面提升中心城區風貌,開工建設寶帶橋南公交樞紐工程、國家地方志江南分館,完成寶帶橋·澹臺湖國家文化公園升級改造,一體推進大運河文化街區和國際研發社區建設,全力打造吳中城市新客廳。有序推進太湖新城開發建設,開工建設復星健康蜂巢、中建科技文化綜合體,建成投用360劇場、歌林公園東區,高水平打造未來城市新中心。合理把握經營性用地上市節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進城市更新,完成城鎮老舊小區綜合改造10個,新改建口袋公園10個,新增城市綠地317強化防洪能力建設,優化防汛應急指揮系統,實施澄湖西岸岸線、滸光運河整治。完善交通體系,積極打通斷頭路,開工建設東山大道改造、東欣路改造、文溪路東延、楓津南路南延等項目,加快推進南湖路東延、長江路南延、尹山大橋改擴建等工程,建成通車獨墅湖第二通道、金楓立交匝道,配合做好軌交7號線、通蘇嘉甬高鐵建設。

二是做精做細城市管理。落實中心城區建管養一體化改革,實施先奇街、東苑路等背街小巷提升工程,改造友新高架出入口等4個重要節點,全方位提升中心城區市容環衛、公用事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深化三整治五提升行動,開展農貿市場專項治理,打造一批市級示范路、市容環衛示范片區,提升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水平。開展交通秩序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優化吳中大道、東太湖路等15重要路段交通設置。新辟、優化公交線路10條。新建公共停車場20處,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500個,建設停車引導系統,推廣機關事業單位共享停車。新、改建公共自行車站點90個,更新公共自行車3800輛。加強垃圾分類長效管理,規范建筑垃圾統一收運,創建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10個。新、改建高標準公廁23個。強力推進違法建設整治,完成治理370萬平方米。

三是做實做靚鄉村振興。實施農業園區轉型升級661工程,打造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樣板園區。強化耕地保護,新增高標準農田4000畝,創成市級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區3個。新增市級共享農莊4家、農業科技展示基地2個。圍繞特色農業產業,推動兩品一標認證,提升吳字號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科學發展太湖增殖漁業,合理利用漁業資源提升農村風貌,建設美麗鄉村31個,實現區級美麗鄉村全覆蓋。改善農村住房條件,推進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房改建。做好江南水鄉文章,聚焦兩湖兩線,打造特色精品村莊10優化提升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區。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分類、城鄉生活污水同標共治,建成市區兩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10個,建設美麗農村路20公里,新增交郵惠民線路2條。實施天然氣進村工程,完成16個自然村、1991戶天然氣開通。

五、聚焦共建共享,營造最美幸福生活

一是高水平推進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讓生活在吳中更幸福。強化就業優先,抓好高校畢業生、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確保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加強社會保障,新增參保1.5萬人、住房公積金繳存3.8萬人,新開工安置房5000套,竣工交付10000套,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4000套,加快安置房辦證。完善社會救助,深化一戶一檔一策精準救助,推動實現社區社會工作室全覆蓋。推動富民增收,高度關注平均數以下人群,全面提升低收入群體增收能力。實施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鞏固提升工程,拓展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加強三資監管,力爭村級集體總資產超205億元,村均集體穩定收入達1450萬元。

二是高質量提升公共服務擴容教育衛生資源,啟動建設太湖新城高中等10所學校,加快推進長橋中學改擴建等9個學校項目,建成投用獨墅湖中學等9學校,新增學位1萬個,其中高中學位1200個,確保普通高中招生計劃達70%。啟動公共衛生中心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太湖新城醫院、吳中人民醫院新院、尹山湖醫院擴建等項目建成投用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聚焦一老一小,開工建設2家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成智慧科技養老生活體驗館,完成適老化改造400戶,新增日間照料中心15家。新增備案托育機構8、普惠性幼兒園6家。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建成一批兒童友好街區、社區、學校、公園。提升文體設施,新增24小時自助圖書館4個,新建籠式足球場、籠式籃球場14個。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試點區。辦好環太湖馬拉松賽等體育賽事。啟動太湖街道體育中心規劃建設,建成江南小劇場3個。加強文物保護,完成遂高堂、樂志堂等文物古建筑修繕,確保通過國家文物建筑預防性保護試點驗收。

三是高標準守牢安全穩定落實防風險、守底線要求,強化主動拆彈意識,積極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格落實四早要求和四方責任,落細落實各項措施,堅決守牢重要關口,加強能力建設、應急演練和疫苗接種,建成核酸檢測基地、健康驛站。樹牢隱患就是事故理念,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完成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推進既有建筑隱患排查整治、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創成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規劃糧食及應急物資儲備庫遷建項目。加強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落實雙擁優撫安置和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做好森林防火、防汛防臺、氣象服務、南北掛鉤、對口幫扶等工作。推進五社聯動,爭創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深化平安吳中建設,完善網格聯動機制,加強人民調解,抓好矛盾糾紛防范化解。嚴密關注金融風險,加強經營性債務管理,積極爭取專項債,穩妥推進債務化解。完善天穹計劃,拓展科技合圍,提高社會治安防控水平,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IPV6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 久久精品日韩一区国产二区|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天堂|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cosplay精品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