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今年水稻移栽后溫度較高,有利于根系生長和分蘗發生,水稻發苗早、發棵快。目前田間水稻即將陸續進入拔節長穗期,郁蔽度加大,非常有利于紋枯病、灰飛虱、白背飛虱、縱卷葉螟等病蟲的發生。為此,要求各地高度重視水稻第一次病蟲害防治,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動員和指導農戶,打好水稻大田病蟲防治第一仗。
一、當前水稻病蟲發生情況
1.紋枯病:今年紋枯病于7月27日查見,與常年相近。7月27日大面積典型鄉鎮調查,平均病穴率2.7%(0—8%),病株率0.3%(0—0.71%),其中早栽田重于遲栽田,機插田重于直播田。隨著稻田擱田還水,田間濕度增加,有利于病情的水平擴展,水稻紋枯病將進入發病盛期,發生程度將達中等偏重等級。
2.灰飛虱:今年燈下灰飛虱5月29日始見,7月28日止累計誘獲成蟲70頭,列近十年來第6位。7月29日系統調查,灰飛虱平均百穴蟲量56頭,以低齡若蟲為主,占86.67%。預計灰飛虱將中等發生。
4.白背飛虱:據燈誘觀察,今年白背飛虱遷入期正常,燈下6月1日始見;7月28日止累計誘獲成蟲403頭,列近十年來第1位。7月29日系統調查,平均百穴蟲量65頭,列近十年來第6位,以低齡若蟲為主,占78.46%。目前田間白背飛虱已進入低齡若蟲盛期,預計白背飛虱將中等發生。
2.3代縱卷葉螟:據甪直、橫涇、胥口等地稻田系統趕蛾,今年稻縱卷葉螟遷入峰較遲、遷入量低。2代縱卷葉螟7月11日始見,7月18—25日出現遷入峰,峰期日平均蛾量3.3頭。另據7月27日大面積典型鄉鎮調查,平均百穴蟲量1.8頭,平均卷葉率0.02%。預計8月上旬進入3代縱卷葉螟卵孵化及低齡幼蟲高峰,如果期間出現外來補充遷入,與本地蟲源疊加,將加重發生程度,今年3代縱卷葉螟中等偏輕發生。
二、防治意見
1.防治策略:主攻紋枯病,兼治白背飛虱、灰飛虱。
2.防治時間和防治對象:對全區所有水稻田要求在8月6—7日全面用好一次藥。
3.防治藥劑和方法:
用24%噻呋酰胺懸浮劑+6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兌足水量均勻噴霧。
嫩綠田塊及前期白葉較多的田塊,可另加25%甲維·茚蟲威水分散粒劑兼治3代縱卷葉螟。
4.非化學防控措施:合理控肥,防止前期猛發旺長,促進水稻生長發育健壯、整齊,提高水稻抗逆性;適當調整擱田時期,降低幼蟲孵化期的田間濕度;在稻田周邊種植香根草,誘使水稻螟蟲在其植株上大量產卵,利于集中滅殺,且香根草上的活性成份對低齡幼蟲具有毒殺作用;在田間放置縱卷葉螟性誘誘捕器,每畝放置1—1.5套,誘殺縱卷葉螟成蟲,將害蟲消滅在產卵前;于水稻大螟和縱卷葉螟成蟲產卵始盛期人工釋放赤眼蜂,將目標害蟲消滅在卵期;在田邊種植芝麻、大豆等蜜源植物,為天敵提供食料和棲息場所,保護利用天敵,提高天敵控害能力。
三、注意事項
1.近期天氣溫度高,應避開高溫時段用藥,保障人身安全。用藥期間陣雨天氣較多,用藥后短時內遇雨要及時進行補治。
2.“二品一標”認證基地應嚴格按照產品技術操作規程進行防治。
3.太湖一級保護區農藥要優先選擇生物農藥進行防治,確保減量控害。
4.為提高生物農藥防治效果,應盡量選擇傍晚用藥,以保證活體菌的存活率。
5.為了保護環境安全,用藥時一定要筑好田埂缺口,嚴防用藥后田水排入河塘。
6.所有藥劑用量應嚴格按照農藥標簽上推薦使用量,不得隨意增加或減少用量,殘留藥液要妥善處理,施藥結束后藥械要及時清洗干凈。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