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每年6~9月是我市的主汛期,據水利部太湖流域局早期預報,今夏太湖流域可能出現較重的汛情,主要表現為降雨量偏多、高溫日偏多、臺風影響明顯,不利氣候可能影響蔬菜田間生產,對此,全市農業農村部門應進一步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密切關注雨情風情汛情,預警預判、提早防范,并按不同天氣類型對田間農事管理做出相應調整,主要為如下幾條:
一是排水。汛期蔬菜生產管理的常態化工作是防止田間積水,定期查看田間的排水溝渠,清理溝內的雜物、雜草等,確保溝溝通暢。對地勢低洼,排灌不暢的田塊,可開深溝、新溝助排,同時備足抽水設備,盡早盡快排出田間積水,爭取做到雨時速排、雨停溝干。
二是降濕。連陰雨天,空氣水分含量足,空氣流通速率下降,設施內易形成高溫高濕的不利環境,植株易感染白粉病、灰霉病等,可采用雨時小開通風口、雨后及時揭膜通風等方法來降低溫度和濕度。
三是防曬降溫。汛期同時也是高溫、強光照、干旱等氣候的高發期,此時遮陽防曬、補水降溫又將是重點工作。遮陽網覆蓋遮陽是最常用、最方便的降溫方法,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將遮陽網隔空架設,距離植株冠層約0.5~1米左右為宜,保證中間空氣能流通,加速熱量散失,降溫效果優于貼面覆蓋。遮陽網覆蓋時間的長短要結合天氣、蔬菜種類以及不同的生長階段而定,一般原則是晴天中午蓋、早晚揭;生長前期蓋、后期揭。氣溫高時,植株的蒸騰速率增加,水分散失較快,此時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澆水量來補充水分,澆水應選擇早上或傍晚陰涼時段進行,切忌大水漫灌、忽干忽濕。
四是防風。臺風是汛期的又一常客,應隨時關注天氣動向,風前先檢查竹竿、立柱、鋼絲、大棚壓膜繩等并及時加固、拉緊,確保設施組件完好無損,棚膜覆蓋嚴實,提高設施抗大風暴雨能力。同時及時修補破損棚膜,以免棚內進風,造成棚膜鼓破甚至棚體倒塌。風后,還要及時巡查,發現損壞及時修補。
五是災后應急。汛期多種不利天氣可能輪番出現,對蔬菜生產是個大考驗,災后應迅速行動,科學應對,減少損失。首先要清理菜田,對受災較輕、可繼續生產的植株,應扶正并清除殘枝敗葉,沖刷葉面殘留的泥污,以免影響葉片的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噴施殺菌劑、葉面肥等預防病害,恢復植株生長;其次要搶收搶種,采收成熟或近成熟的產品,減輕植株負擔,對搶救無望的植株,抓緊清田換茬,根據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擴種雞毛菜、空心菜、莧菜等速生葉菜,提高單位面積生產能力;最后是綠色防控,汛期是病蟲害的高發期,要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夜蛾、小菜蛾、菜青蟲、瓜娟螟、白粉虱、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等,選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六是閑田管理。汛期正處于夏秋蔬菜換茬轉換期,早春設施蔬菜收尾后,一般會有1~2月左右的休整空閑期,應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及時檢修棚膜、卷簾機、卷膜器、自動放風機、專用小型機械、水肥一體化機等設施設備。利用高溫季節,采用灌水洗鹽、高溫悶棚、水(濕)旱輪作、微生物菌劑等多種方法消殺棚室和土壤、減輕連作障礙,保障下茬蔬菜生產。
七是秋播準備。汛期育苗難度不小,常因高溫、暴雨、病蟲害而造成爛根、死苗、出苗不齊、徒長等現象,可選擇陰涼地,采用遮陽網覆蓋,確保秋黃瓜、秋番茄、甘藍、青花菜、花椰菜、大白菜、萵苣等蔬菜正常健壯生長,為秋季蔬菜豐產打下基礎。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